|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部青年研究组近日在《中国金融》上发表文章《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面临变革》。文章指出,疫情也加速暴露了全球经济原有的脆弱性和结构性扭曲。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期限错配、高杠杆等风险成为2020年3月全球金融市场崩盘的重要推动因素。
文章称,非银行金融机构(NBFI)的脆弱性在疫情危机期间明显暴露出来。近年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统计,非银行金融机构占金融中介机构总资产的近50%,已成为许多企业和家庭的重要融资来源。
在这场流行病危机中,得益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银行业表现出强大的弹性,成为混乱中的稳定因素。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仍然有限,其脆弱性在这场疫情危机中明显暴露出来,成为2020年3月金融市场崩盘的重要推动因素。
文章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共同基金流动性错配严重。货币市场基金、企业债券市场基金等共同基金向客户承诺当天可以赎回。但这些基金往往投资于期限长、流动性差的货币工具和公司债券,导致期限错配的风险。当市场受到冲击时,基金经理很难快速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赎回压力,导致流动性短缺。
二是对冲基金高杠杆积累风险。长期以来,对冲基金通过增加杠杆来扩大回报,从而扩大了资产。2020年3月,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急剧恶化,对冲基金投资受损,保证金需求大幅增加,被迫去杠杆化出售投资资产,影响其他类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剧市场流动性压力。在美联储的干预下,股票和债券的波动已经恢复正常。在收益率极低、市场波动缓和的情况下,在美联储将继续支持重点市场的预期下,对冲基金正在重新杠杆化,继续积累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