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3日,第六届上海金融论坛在上海开幕。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改革开放:双循环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市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理事会执行理事屠光绍先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高金兼职教授李扬先生共同发表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与发展建议》的报告。 屠光绍在报告中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期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立足于亚太,辐射全球,以开放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以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为标志,与伦敦和纽约并驾齐驱的全球金融中心。屠光绍还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不仅为中国经济本身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动力,而且由于中国是全球化的参与者和积极的推动者,因此中国的发展当然也能对世界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演讲全文如下: 本次论坛的安排很有章法,我们前面有领导人的讲话,刚才有三位前中央银行行长,我想他们对整个国际大背景,对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包括疫情的影响,下一步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矛盾,前景会怎样,都做了分析。听到之后,大家都说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于中国会怎样,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起了,我认为,如果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再来看中国,特别是看上海,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我觉得,大家会更有背景,更有宏观的视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我们做这个研究,一定要有大的视野,要有这样的国际视野。这一环节就是由我和李扬教授两个人,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现状。 李扬教授和我分工合作,主要是对这份报告起草的背景、程序以及报告的总体结构做一个简单介绍。在报告中,李教授将对其中的有关重点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 该研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报告》,一是《关于建立与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议》,另一份是《关于建立与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议》,这份报告十分重要。这一评价是制定下一步发展战略或提出政策建议的依据。以下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是课题的背景。为何要研究这门学科,必须有很深的背景。事实上,我认为这一背景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中国确立了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上提出的,国内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这样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和大背景,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不仅对我们现在,而且对未来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战略意义,所以称之为新的发展模式。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格局中,我们的一切工作,包括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当然都要放在这个新格局中去思考、去推进。事实上,这也就要求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必须放到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格局中来统筹、推进,首先,国家已经建立了这个新的发展格局。 其次,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中央提出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对整个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结构的优化,做了许多安排。再看看金融开放,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两年是中国金融开放的最快速度。在过去,我们有许多希望能够开放的安排,深层次的金融开放还有很多,这两年我们采取了很多开放措施,不仅仅是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当然还有金融市场的开放,当然还有制度的开放。因此,这也使我们面对了如此巨大的背景,如此重要。 三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2009年19号文件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了阶段性的战略目标,我刚才提到,到今年12月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基本建成,使之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因此,我们一定要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阶段性战略任务进行认真总结,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新的发展格局,以及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等大背景,总结过去发展的阶段性战略任务,提出新的规划。现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家正在制定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五中全会也提出了到2035的长期目标,提出了到2035的长期目标,提出了十四五年的规划。不久前,市委全会还就上海到2035的长期目标、十四五规划等提出了建议。所谓“启航”,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应制定其长期发展目标,并要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因此,我们的这份报告,就是希望在确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长期发展目标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能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一些借鉴,以供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这一过程中参考。
|